第十八届中国水论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召开
2020年11月7日,第十八届中国水论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在南京溧水成功举办,汇聚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聚焦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重化围江与产业转型、城镇化与水系发展、洪涝灾害与水安全、水权交易的探索与实践等问题开展专题报告和交流,为长江大保护以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河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湖南大学、江苏大学、常州大学、宁波大学、无锡市水利学会等单位14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基调,唯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切实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河海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张兵教授在开幕致辞中点明了论坛关注的重点,并期待与会专家在论坛中深入交流、启迪思想,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针对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问题,河海大学史安娜指出,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长江沿岸长期积累的传统落后产能体量很大,动能疲软。因此,必须变革创新发展模式和路径,实现创新驱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针对长江经济带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河海大学陈军飞认为,目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面临水资源、能源、粮食以及生态安全等问题,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总体水平偏低。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提升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水平,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支撑和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针对江苏省水安全战略保障问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海滨分析和解读了江苏水安全面临的战略形势,构建了新时代江苏水安全的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战略布局等,保障江苏水安全以及支撑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中国水权的实践和改革问题,河海大学田贵良指出,近年来我国水权交易实践的不断推进,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我国区域水权交易潜力巨大,随着水权制度的发展,可进一步探索水权金融以及水权金融衍生品等,我国水权交易前景广阔。
针对流域水资源保护问题,湖南大学梁婕认为,流域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构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流域水资源保护需要统筹考虑流域的系统要素,兼顾岸上、河道、上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推进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以实现人水和谐。
针对长三角关键水资源产业问题,常州大学佟金萍认为,通过打破行政壁垒、优化用水网络、增强规划弹性、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用水效率等手段,推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的调控和管理,发挥核心地区的辐射扩散功能。
针对江苏沿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河海大学朱新华认为,在长江大保护以及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要求,江苏沿江化工产业急需对产业链进行整合升级,以满足政策和现实的需求,通过政策和技术两大抓手实现江苏沿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针对消除蓝藻爆发修复生态等治理太湖问题,无锡水利学会朱熹指出,虽然太湖治理取得阶段性良好效果,但仍面临蓝藻爆发的问题。随着长江大保护等战略的提出,太湖蓝藻问题迎来了治理机遇,在推进湖长制、河长制过程中开展新一轮治理太湖工作,设立消除蓝藻爆发的目标,让百姓拥有更多提升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专题研讨会上,江苏大学丁绪辉对长江经济带跨域水污染转移与地方政府逐底竞争、跨域水环境协同治理的空间溢出效应、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的逐顶竞争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河海大学邓梦华、张静轩分别对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动力、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景德镇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估及提升策略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宁波大学徐羽对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区城镇化发展与水系变迁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南京大学李子贻、于志慧分别对杭嘉湖地区城市化对水系结构的影响、太湖流域苏州市平原河网地区城市化背景下的河流健康评价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
第十八届中国水论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由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绿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联合承办。第十八届中国水论坛以“水科学与未来地球”为主题,面向水科学的研究前沿,对接“未来地球”国际计划,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发展,围绕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安全、水灾害防治、区域水系统问题、水信息技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专题等十三项主题展开,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的战略推进等提供水安全保障方面的科技支撑。本次论坛共有1000多位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参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绿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史安娜教授主持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