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端论坛
姚檀栋:高强度的冰川融化以及亚洲水塔不平衡
姚檀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喜马拉雅系统是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等亚洲重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亚洲水塔”,其变化影响着我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保护亚洲水塔生态环境,推动亚洲水塔可持续发展。姚檀栋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亚洲水塔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气候变暖引起了冰川退缩、湖泊扩张、径流演变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亚洲水塔水资源储量的变化和水循环系统的失衡,威胁水塔内部及下游地区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系统保障。姚檀栋院士的报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气候变暖:亚洲水塔严重失衡。气候变暖、西风和印度季风相互作用,造成以固态水(冰川、积雪)快速融化、液态水(河流、湖泊)呈增加趋势为主要特征的“水塔失衡”。在空间分布上,亚洲水塔北部内流区固态水损失相对较少,但储存的液态水呈增加趋势;在南部外流区则呈现出固态水损失较多、液态水增加较少的特征。亚洲水塔水资源的空间格局变化主要由西风带增强和印度季风减弱引起的南北地区降水变化差异以及大气快速变暖驱动。大气变暖和环流变化导致了地表径流的空间变异,其特征是西风带主导的流域有增加趋势,季风主导的流域呈略微减少趋势。
(二)变暖加速:未来水资源压力剧增。姚檀栋院士强调,在全球变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亚洲水塔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亚洲水塔冰川加速融化、降水径流进一步增加、湖泊持续扩张,预计水塔失衡失稳问题更加突出,水资源时空分配更加不均匀。同时,水塔下游地区需水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印度河、恒河等流域的灌溉需求不断攀升,水的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水资源短缺压力不断升级。这突显了水资源管理的紧迫性,迫使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思考如何在变化不断的气候条件下,更好地平衡水的供应与需求,以确保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弥补不足:全力应对水塔失衡。针对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亚洲水塔失衡问题,姚檀栋院士提出一系列建议,旨在从多个角度全面应对这一挑战。首先,姚檀栋院士主张从观测的角度出发,建立全面的监测系统,以实时、准确地获取亚洲水塔水循环过程的数据。其次,开发先进的多系统耦合模式,深入分析水循环系统的复杂机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姚檀栋院士强调需要关注特殊过程,特别是季节性径流变异和冻土退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全面了解水塔系统的动态特征。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姚檀栋院士建议通过增强跨国水合作,促使相关国家共同应对水资源管理挑战。 保护好亚洲水塔的生态安全,实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姚檀栋院士强调了科学支撑的重要性,科学研究有助于提升对亚洲水塔水循环过程及水资源变化的认识,并为未来制定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通过与下游国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保护、管理、利用亚洲水塔的宝贵水资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可持续的未来!